单仁资讯集团 单仁资讯集团

收藏本站
< 学院专区 < 集团动态 < 学院专区 < 单仁行 想要“夺冠”,我们真的应该学一学中国女排的变革

想要“夺冠”,我们真的应该学一学中国女排的变革

单仁行
世界冠军,这是国人的一份特殊情怀。不管是在商业竞争的领域,还是在其他行业,第一名的意义远远高于第二第三名,就像国际体育比赛,只有第一名才会演奏国歌。赢家往往通吃,人们大多数只会记得第一名的名字。但是要拿到第一名,并且维持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今天我想从《夺冠》这部电影跟大家分享一下,成为第一名的关键是什么? 《夺冠》这部电影上演后,虽然我眼睛刚刚动了手术不久,但还是迫不及待的去看了这部电影,而它真的没有让我失望。这是我有史以来




世界冠军,这是国人的一份特殊情怀。
 
不管是在商业竞争的领域,还是在其他行业,第一名的意义远远高于第二第三名,就像国际体育比赛,只有第一名才会演奏国歌。
 
赢家往往通吃,人们大多数只会记得第一名的名字。
 
但是要拿到第一名,并且维持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
 
今天我想从《夺冠》这部电影跟大家分享一下,成为第一名的关键是什么?
 


《夺冠》这部电影上演后,虽然我眼睛刚刚动了手术不久,但还是迫不及待的去看了这部电影,而它真的没有让我失望。
 
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部电影结束后,仍然呆在放映厅,长长的站了15分钟不忍离去。
 
唉,其实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们不是在看《夺冠》,而是在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青春岁月。
 
中国女排夺得第一次夺冠是1981年,那一年我进入大学,刚好赶上了那场热血沸腾的夺冠之战。
 
那一天,我们在校园内奔跑,我们点燃了柴火,也点燃了爱国情怀。
 
后来,我们就成为了女排的忠实粉丝。

当年只要有女排的比赛直播,我们就掐着表守在电视机旁边,看到获得冠军的艰难厮杀,去感受夺冠后的激情满怀。
 
但通过《夺冠》的电影镜头,我才知道,原来女排身上肩负的压力有多大,背后的训练是如此艰苦,简直是魔鬼再生。
 
这个世界上,事业的成功没有一次是偶然的。
 
每一次人前牛逼的高光时刻,一定有人后苦逼的训练和“傻逼”一样的坚守。
 


极致是什么?是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重复了上亿次,成为了你的本能。
 
而做到极致,是所有人能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我们不妨趁着这次十一国庆好好想一想,在哪些基础的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好。
 


假如说狼性文化和魔鬼般的训练让中国女排在早期获得了冠军。
 
那么在巅峰之后,遭到挫折的中国女排又怎么样重返辉煌的那一刻呢?
 
两个字,叫改革。
 
夺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在女排最低潮的时候,郎平回归,第二次执教国家女排。
 
那个时候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复制过去30多年老女排的成功经验,还是用现代方式重建女排?
 
“铁榔头”郎平选择了后者,改革。
 
通过夺冠的电影镜头,重现了郎平当年顶住了如山的压力,丢掉了过去的辉煌,用锐意改革进取的决心和魄力让中国女排焕发青春。
 
这就像中国42年之前的改革开放一样,也和今天中国在面对全世界重重压力和不确定下,仍然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一样。
 
只有主动的去变革,你才能在一个新环境和不确定性中逐步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而郎平的改革也是极具针对性。
 
第一、充分发挥中国大国体制的优势,建立大国家队体制。
 
从全国征选30人,50人甚至100人的国家队,对不同的比赛,针对不同的对手,使用不同的团队组合,以及使用不同的战法。
 
任何事业都必须以人为基础,与其花时间培养母猪上树,还不如花时间挑选猴子。
 
第二、培养团队正确的初心。
 
郎平在全国广泛挑选优秀的团队成员,不仅仅挑选身材和技术出众的球员,重点是挑选真正热爱排球的队员。
 
让团队成员找到正确的初心,是面对迎难而上的最原始动力。
 


在培养人方面,帮成员找到“为什么打”比教她“如何打”更加重要。
 
第三、组建国际化的教练班底和技术性后勤。
 
过去的训练过于落后和残酷,成绩往往建立在队员的伤病之上,一旦人员出现了变动,青黄不接之下就造成了比赛失利。
 
所以用科学系统的训练去提升训练的效率,减少队员伤病是郎平改革的重点。
 
还有,她还组织了一支信息化的团队,用于搜集竞争对手的情报。

特别是比赛现场快速的收集数据,把比赛现场的数据及时做出规律性的判断,让教练做出现场的调整。
 
电影中,2016年在巴西奥运会和巴西队的比赛,信息团队就及时找出了对手扣斜线的规律,告诉郎平如何在远端做防守,帮助团队挽回了劣势。
 
一支现代化的夺冠团队,一定不是完全依靠灌满鸡汤的激励和简单粗暴的训练了。
 
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提高上限,这就需要科学的训练队员,用技术去解构比赛,用经验去调整心态。
 
第四、郎平提出改革方案的时候,有一个重点是不仅让队员成为一个优秀的女排选手,也让她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乐趣。
 
她说,“排球只是姑娘们生活的一部分,做你自己就好了。”
 
而在38年前,排球是所有人的全部,没有人敢喘一口气。
 
但是到了今天,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要让工作成为团队成员的全部,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郎平作为主教练,她除了关心队员的训练和比赛,也关心她们的生活,甚至照顾队友的恋爱状态。
 
用爱去对待团队,比用狠对待团队更有凝聚力。
 


这种文化,是考验一个团队能不能在经历挫折后,还能走的下去,走的长远的重要软实力。
 
我们企业可能没法像中国女排一样,本身就有一种为国而战的荣誉感。
 
但团队文化的塑造来自于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它是人情冷暖,不完全是冷冰冰的KPI和要求,它是在关键时刻能让团队自发向上,再拼一次的动力。
 


《夺冠》是一部我不用剧透就已经了解结果的电影。
 
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结果。
 
但我还是迫不及待的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也十分感慨。
 
38年中国女排从辉煌到低谷,再回到辉煌的过程,用两个小时去讲出来确实不容易,整个电影没有去阐述什么是女排精神。
 
但是我们能从中国女排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勤奋,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整个观影过程,虽然我没有像很多观众无数次的落泪,但也是全场含着泪花看完的。
 
这是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当电影放完,我留在剧院15分钟,是对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以及郎平、袁伟民、陈忠和们的致敬;

是对电影制作团队包括陈可辛、巩俐和吴刚们的致敬,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像我们这些参与者的致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特约译稿人 单仁资讯

2020.10.22-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报名参加体验课
  • 报名领取1980元营销课程
  • 公司
  • 姓名
  • 电话
  •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