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资讯集团 单仁资讯集团

收藏本站
< 学院专区 < 集团动态 < 学院专区 < 单仁行 “笔试面试造核弹,进入工作拧螺丝”,现在的企业招聘都怎么了?

“笔试面试造核弹,进入工作拧螺丝”,现在的企业招聘都怎么了?

单仁行
最近,正是各大企业进入秋招的时候,但是有很多人吐槽起了目前的招聘现象:笔试面试造核弹,进入工作拧螺丝。前有国企中行、交行笔试,2小时170道题,考了三层矩阵、海水循环原因、DES加密算法、粒子能量、凡尔赛合约、比特密匙……后有腾讯基础岗位8轮笔试面试,华为现阶段更是采用了od外包,招人交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内卷,内耗,大企业太难进了,企业过于夸大了对于招聘的要求。也有人觉得招聘上的严格和完善,层层把关有助于企业找到值得培养,更加聪明的

 


最近,正是各大企业进入秋招的时候,但是有很多人吐槽起了目前的招聘现象:
 
笔试面试造核弹,进入工作拧螺丝。
 
前有国企中行、交行笔试,2小时170道题,考了三层矩阵、海水循环原因、DES加密算法、粒子能量、凡尔赛合约、比特密匙……
 
后有腾讯基础岗位8轮笔试面试,华为现阶段更是采用了od外包,招人交给第三方专业机构。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内卷,内耗,大企业太难进了,企业过于夸大了对于招聘的要求。
 
也有人觉得招聘上的严格和完善,层层把关有助于企业找到值得培养,更加聪明的人才。
 
那么,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企业招人上的问题。
 
未来的招聘形势会是如何?企业和求职者该注意到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大企业校招所带来的问题。
 
大企业校招的目的是什么?
 
是筛选重要、聪明的潜力股。
 
所以,用高难度的方式筛选有真材实料的潜在员工,是引起被聘用者对岗位的重视。
 
各位,我们要看到一点,二十年前,本科生走到哪里都很吃香,但到了今天,本科遍地走,只有最顶尖学校的尖子们才拥有过去的竞争力。
 
名牌公司、重要岗位、超高薪资,本身就会有无数的竞争者,谁强谁弱?必须在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当中见真章。
 
从招聘的企业来说,筛选的重点是关注对被招聘者对面试岗位的知识宽度和深度,特别是相关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公司给面试者比一般的同学更高的待遇,当然要借助于多轮的面试。

各种宽度和深度,特别是从涉及的岗位专业知识内在的原理,从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再到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测试面试者的多角度能力。
 
现在的人力资源成本特别高,各大巨头争相提高待遇,去获取那些稀缺的人才。
 
所以,如果没有自己一整套的筛选系统,你就无法从那些夸夸其谈,或者只会做题考试的学霸当中,选出实际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人。
 
要想体现真正的能力,就必须经过多轮的面试,多层的淘汰,面对多轮考官不同维度的狂轰滥炸,才能检验出真本事。
 
要想有好公司、好岗位,特别要想有好待遇,不会这么容易,必须要有真本事,必须是个潜力股。
 
这里说的真本事,当然不是现在就能解决大项目,大格局,大框架的能力,而是要具备这样的潜力。
 
今天我们站在面试者的角度来说,选择一家公司,要去看这家公司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对人才筛选的难度。
 
筛选的过程也是在体现公司专业性的窗口。
 
对市场来说,筛选的难度本身就是个口碑。
 
假如经过了千难万险,层层选拔,审视了自己的内心,进入了自己最想去的团队,你才会重视用心认真,全力以赴的把事情做好。
 
如果太容易进入一家企业,反而不会太珍惜,一旦不努力适应,不能主动融入公司,就可能转身就走。
 
那这对于招聘公司来说,巨额的人力投资就可能成为泡影。
 


我们再来听听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的看法。
 
我觉得从目前的招聘现象上,要注意两个趋势。
 
第一个趋势,中国正从绝对人口红利进入工程师红利——创新驱动。

华为一位的高管说:全世界能同时找到一千个IT工程师开发项目只有中美两个国家。
 
按照美国战略专家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的国家竞争力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依靠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企业竞争优势在资源独占和价格竞争上);
 
第二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大规模产能扩张,政府主导,企业竞争优势在规模经济和产业链集群);
 
第三阶段、创新导向阶段(政府应无为而治,企业竞争优势在技术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第四阶段、财富导向阶段(更加强调公平而非效率,企业竞争优势在品牌上);
 
目前中国正以华为公司、新基建为标志迈向第三阶段;美国正处于第四阶段。
 
要追赶差距,就一定需要大量的人才。

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但企业不需要做题家,所以,都需要在面试中考核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这方面从深圳最新发布的新中考政策可以看到,提升创意人才的培养,增加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的综合素质学科。
 
多面手,是未来招聘选拔的趋势。
 
美国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诺奖获得者费曼都是多才多艺之人。
 
冯·诺依曼重要建树包括量子物理学,逻辑学,气象学,军事学,高速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对策论等方面。

同时他又经过对后面诺奖的博弈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发明者、费曼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候,喜欢安排“跨学科体验课”,创新需要多学科交叉。
 
这次深圳新中考政策的体现是先行示范的特点,将会影响七年后的创新型大学生。

第二个趋势: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77.1%的员工认为“沟通能力”最不容易被AI替代,“创意能力”紧随其后,占比68.8%。
 
腾讯人工智能医疗的腾讯觅影,筛查准确率超过了90%,个别更高达95%。
 
这代表人工智能会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当那些已经被归纳出算法的工作内容,被编写成指令时,这个岗位就可以被智能技术所取代。
 
但主动思考和共情能力却是AI难以实现的人类独有特质,“沟通能力”和“创意能力”是人脑中的思维和知识,无法被一套固定的指令所描写和捕捉。
 
这是应该被职场人所珍视的未来竞争力。
 


最后,我们熟悉的另一位企业家、单仁行专栏作者士老帽老师认为:
 
李雪琴在脱口秀中讲:替别人种地,就是打工。
 
只不过,打工服务的对象不同罢了。
 
真正扁平化的企业不多了,规模越大的企业,打工者与老板之间就隔着越多的层级管理者。

企业执行力,往往被这层层管理者内耗稀释了,还被认定为是基层打工者的问题。
 
前些天,看了会儿宫廷剧。
 
剧中有个内务府的总管,当乾隆皇帝想要喝茶的时候,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把当年的明前龙井茶给皇帝喝。

因为他觉得,不能培养皇帝喝好茶的习惯,不然的话,就是为难自己。
 
企业也一样,老板与世界上一众优秀的人之间,隔着身边人。
 
是身边人决定了企业文化的践行,他们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就了企业能不能引进真正优秀的人才。
 
所以说,“铲除异己”一词儿用在企业中,中间的“异己”,一个是身边人,一个是身边人的“护城河”作用。
 
许多企业铁板一块,企业文化信誓旦旦,具体行为中,不能包容优秀的人员加入,患得患失不过是“不思进取的岗位负责人”担心自己的饭碗被人抢了。
 
在经济行为中,狮子与羊的比喻一直在,什么“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
 
这话实在太逗了,亏我们相信了许多年。
 
这比喻是有问题的!即使它建立在动物凶猛,但是都有思想的前提下。
 
历史上,从刘邦到刘备,哪一个不是羊带着狮子打下的江山?
 
企业行为的结果从来都不取决于最高领导者,在每一层分级管理的决策中,最底层的执行者才是关键。
 
这个关键的内涵在于,一方面为企业导入新生力量,这个力量要有别于既有员工的能力,能够匹配社会的进步需求;

另一方面,对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人员形成压力,为企业的未来储备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招聘者能够从企业长治久安出发招贤纳士是难能可贵的。
 
经营管理者需要换位思考一下,麾下的意图与愿望,要真正匹配企业需要的担当者。
 
还是那句话:“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
 
这才是一切人才观的核心所在。




特约译稿人 单仁资讯

2020.10.23-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报名参加体验课
  • 报名领取1980元营销课程
  • 公司
  • 姓名
  • 电话
  •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