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资讯集团 单仁资讯集团

收藏本站
< 学院专区 < 集团动态 < 学院专区 < 单仁行 用量计费的商业模式,究竟在改变什么?

用量计费的商业模式,究竟在改变什么?

单仁行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083天 01 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叫做; “任何客户都可以选择任意颜色的汽车,只要它是黑色的”。 过去,很多人认为这是老福特的一种炫耀,因为福特当时处于产业链的权力中心,他可以无视顾客和经销商的意见,只卖黑色的T型汽车。 但是,现在我又能读懂老福特的一种无奈,因为福特完成这个需求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当时的福特T型汽车是用了一套标准化的流水线,系统化的工艺流程,简单而言就是为产品打造的系统。 要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083


01


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叫做;


“任何客户都可以选择任意颜色的汽车,只要它是黑色的”。



过去,很多人认为这是老福特的一种炫耀,因为福特当时处于产业链的权力中心,他可以无视顾客和经销商的意见,只卖黑色的T型汽车。


但是,现在我又能读懂老福特的一种无奈,因为福特完成这个需求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当时的福特T型汽车是用了一套标准化的流水线,系统化的工艺流程,简单而言就是为产品打造的系统。


要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那就要对整个生产架构动刀子,解决一个需求的背后,是无数个潜在的麻烦,福特自然不会因为颜色就去动自己的架构。


现在,这种情况变得更复杂了。


老福特的话,今天仍然可以套用到我们企业正在使用的IT架构当中。

02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家企业都开始运用一套标准化的商业IT架构,用来管理企业内部业务和客户,提高整体的运营效率。


这个架构一般有两种系统,一个是客户关系管理的CRM系统,另一个就是企业资源计划的ERP系统。



CRM概念其实也是来源于ERP当中,作为一个重要项单独列了出来。


ERP就是把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的系统,简单的说是把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账单明细、报表)。


想要理解ERP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如我们有一位客户,他想要购买公司产品,数量是50个。


我们的销售人员就会登陆报价系统开始查询,给出具体金额的报价单。


客户接受了这个报价,订单就进入到系统中开始传递审核。


当这笔订单符合了所有的规则,客户通过了信用核查的时候,订单就提交到了生产部门。


生产部门把这50个产品装进盒子,打包起来,交给物流运送出去。



同时,财务在系统上计算产品成本、税款、运输成本和所有适用的折扣,记录下订单总额,发出费用清单。


这个清单就成为了代收款项的记录。


整个流程当中就涉及到了报价、确认、物流、财务系统,这些系统以严格的线性排列在一起组成了ERP。


所以,没有企业不要运用到ERP系统的,这是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体系。


当然,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边界和单元越多,哪怕只是增加了新的渠道,系统的履行链条往往要成倍增加。


假如是一个静态的商业社会,我们只需要对产品负责,订单输入到系统里,一步一步走程序就行了。


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动态,而且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商业世界。


产品重要,但不是唯一,产品随着客户的需求而变化。


我们企业的ERP系统就受到了挑战。


举个例子,当客户提出建议和需求,就像开头所说的,我想要个其他颜色的汽车,这其实是一个可以带来独特体验的创新之处。



但定价和包装成为了系统难题。


我知道这么做可以创收,可以改善体验,但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线条,一切都会被改变,就像你在系统顶部改变了报价,其他环节都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产品型架构的企业,很难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原因所在。


系统迭代有时候会特别漫长,甚至会要从报价到确认,重新设计一套新的系统排列进原有的架构当中。


当这样的线条越来越多,创新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客户的体验有时候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它的逻辑还是没变,依然是以产品为架构的核心。


直到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今天,用户体验变得至关重要。


很多企业,包括线下的大卖场都开启了为会员服务的订阅经济模式,我们的IT架构正在为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而升级改造。


所有的企业都想转型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把所有数据一股脑的放到自己的数据库里,全方面审视自己的业务,深度挖掘用户的价值。


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搞错了一点,把不同系统收集的数据放进一个混乱的大池子中,不代表你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了。


这么做就等于寄希望于散落的积木能自己组装起来,还会给自己贴上价格,自动站到商品柜台上去出售一样。


那么,新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企业的ERP架构需要重新设计,由产品到客户,从线性排位到环形围绕。



基于用户构建IT系统,而不是产品。


这也是订阅制模式所带来的变革之一。


03


当然,对于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获得IT的基础架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购买或租赁,自行研发的成本和时间都是我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的。


但这两个办法都各有优劣。


“直接购买”能够让企业对基础架构完全掌控,但缺点是有点贵,而且在购买前,企业要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状况进行精心规划,评估围绕着用户的架构需要多少容量。


更多时候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的业务量有高峰期和低谷期,购买的基础架构可能会在某些时间利用率不足,或者是冗余,造成了资源浪费。


就是我们熟悉的AWS(亚马逊云)来源于亚马逊每年的重大促销,就像阿里云来自于阿里每一年双十一高峰的数据。



租赁模式,更多发展在云计算服务高歌猛进的近十年。


云计算服务主要有3种: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其中的IaaS,就是云服务商通过互联网连接为企业管理基础架构,包括实际的服务器、网络和数据存储。


使用者基本上是租用基础架构,中间的操作系统、应用和中间件内容由使用者管理,而提供商负责硬件、网络、硬盘驱动器、数据存储和服务器,负责处理硬件问题。


这是IaaS的典型部署模式。


从过去的“一锤子买卖”变成了“用多少买多少”的公有云付费模式。


当然,公有云的劣势也显而易见。


企业只是基础架构的使用者而不是拥有者,这意味着企业无法完全掌控云中数据,可能会带来某些数据风险。


随着业务合规重要性的增加,许多企业都要考虑到监管、隐私保护的合规性法律。


于是,新的模式又诞生了。


比如戴尔推出Flex On Demand,也就是“本地使用,按需计费”的FOD付费模式。



FOD模式从一开始就是在本地部署数据库,数据也存放在本地,还额外拥有公有云按需付费的轻资产运营体验。


任何企业用户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应用需求,签下最低的用量承诺,戴尔就会提供50%的额外空闲资源,将超额的能力放到用户数据中心里。


也就是说用户只需要为50%的实际IT资源付费,让戴尔免费提供额外的100% IT资源。


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一个事实。


商业的变革往往都是从底层架构开始,当我们需要数字化转型,开始思考到企业ERP架构的时候,架构的供应服务商已经开始卷了起来,提出了基于用量计费的增长指南。


本质上,基于用量的计费是一种量化价值的方式。


目标是让客户为需要的价值付费。


它的最佳定价策略会在客户看重的指标上进行赋值,主要基于他们使用服务的情况而定。


这个通常被称为“价值指标”。


简单点说,价值指标应该做三件事:与客户需求匹配,与客户一起成长,可以被预测。



根据麦肯锡的调査,超过75%的客户其实都希望定价指标与他们的感知所一致。


这其实很好理解,我们都希望为有价值的体验而付费,而不是为一段糟糕的服务去买单,就像我不理解那些没有提供服务的餐厅,为什么还要收取15%服务费一样。


比较遗憾的是,今天只有约27%的订阅企业在使用基于用量的收费方式。


但是,我相信基于用量的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许多杠杆来提高客户参与度和客户价值。



就像不管是戴尔FOD模式也好,还是直接购买和公有云的模式也好,他们在技术上可能没有高低之分。


但是对每一个消费者和使用者来说,每一个新的选择都代表了一份新的体验和重视,戴尔FOD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那么它就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只有最贴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那才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特约译稿人 单仁资讯

2021.12.13-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报名参加体验课
  • 报名领取1980元营销课程
  • 公司
  • 姓名
  • 电话
  •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