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资讯集团 单仁资讯集团

收藏本站
< 学院专区 < 集团动态 < 学院专区 < 单仁行 第七次人口普查落地,被用工所困扰的中国制造业,有何解法?(下)

第七次人口普查落地,被用工所困扰的中国制造业,有何解法?(下)

单仁行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71天 01 昨天,我们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提了4个问题,从用工到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谈了谈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们再结合人口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来尝试着聊一聊制造业的应对之策。 02 对任何经济体来说,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是相对的。 在2021年4月14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什么是“人口转型”? 也就是说: “人口红利得到的好处


单仁说_文内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71天




01




昨天,我们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提了4个问题,从用工到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谈了谈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们再结合人口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来尝试着聊一聊制造业的应对之策。




02




对任何经济体来说,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优势,是相对的。

 

在2021年4月14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在2021年4月14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什么是“人口转型”?

 

也就是说:

 

“人口红利得到的好处终究是要偿还的,以前得到的红利越多,未来需要偿还的负担就越重”。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讯息,人口转型的步伐或许很早就开始了。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人口结构会从正三角,逐渐向倒三角转变。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人口结构会从正三角,逐渐向倒三角转变。


其实人口的问题,归根到底最后就是社会就业跟经济的问题。

 

全国大大小小327万家制造企业,它们总共吸纳了1.05亿人就业,占总就业的27.3%。

 

大多数位于低端产业的制造业,如果因为利润不够覆盖用工成本,就要面临用工荒,甚至关门倒闭。

 

这也会带来就业和养老支出的负担,也就是说人口输出省与人口输入省的养老财政会出现两极分化。


这也会带来就业和养老支出的负担,也就是说人口输出省与人口输入省的养老财政会出现两极分化。


这都会延缓社会经济的建设,比如《中国2035远景规划》和《2025中国智造》。

 

但正如优势是相对的,危机也是如此。

 

尽管我们今天无法跟印度、越南去比拼他们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劳动力的优势。

 

但第七次人口普查所显示的数据,每10万人口中,本科生上升到了15467人。

 

这个绝对值代表着什么?

 

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在提高,人口的转型正在带动着产业的转型。

 

制造业正在从单纯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变为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优势。

 

这也符合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拐点”。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认为,当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力开始过剩,只要第二产业的工业,工资稍微高那么一点,就可以吸引来自农村的无限劳动力供给。

 

但随着工业的日益扩张,制造业的发展,劳动力供给就会变得短缺,只有提高工资才能继续吸纳劳动力或者更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

 

怎么解释呢?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会因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必然上升,从而转移出去,但不是大规模的转移,因为我们国家同样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基本的产业链是存在的,但利润会持续走低。

 

中高端的制造业会因为教育程度提高和人才供给,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也给我们所有企业提了个难题。

 

为了满足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提高工资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你不想提工资,就没有人到你这来。

 

但你想要提高工资,就必须让企业的毛利提高。


03


怎么让企业毛利提高呢?

 

也就是说企业怎么去转型更好的发展?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政策面。

 

中国今年刚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就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次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要基本稳定。


中国今年刚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就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次提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要基本稳定。

 

是的,这与我们前段时间所写的《以深圳为例,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容不下制造业了吗?》这篇内容表达的一样。

 

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变化,也有两个阶段:

 

从2006年至2011年5年时间,制造业比重从32.5%降至32.1%,缓慢的在往下走;

 

但到了2019年,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了27.2%。

 

基本稳定的意思就是要恢复到30%左右。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优化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给予税收、融资贷款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增强企业家经营和投资的信心。

 

除了延长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以及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之外。

 

未来还要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其次,我们在前段时间还写了一篇《这家被总理亲自参观的企业,是如何成为行业冠军?》。

 

这家企业的高层亲自站台制造工程,这也反应了在“十四五”期间,政策会针对产业链的重点和薄弱点,培养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也就是要培育涌现一批制造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去获得制造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当然,除了鼓励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依托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也会是一个重点。

 

在今年3月22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深圳、广州、上海、成都、青岛、长沙、佛山、东莞、苏州等9省21个城市的25个产业集群上榜,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多个领域。




这是一份制造业的“国家队”大名单。

 

确定了这些城市的优势领域,产业集群的力量就会被发挥到最大值。

 

打个比方,深圳确定了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就会有资源的倾斜吸引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设施进入,保证中国独特的产业链一定的优势,减少中间运输、沟通的成本。

 

同时,集群里的哪一家企业有了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其他企业就会快速的跟进跟学习。

 

从零散分布,变成集群驻扎,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实力。


04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只是政策的外力,企业转型的核心还是在于企业的内部。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代表着制造业增长不能寄希望于外部人口的增长,只能依靠企业向产业中上游进发,朝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比如说,打造无人工厂,这是解决用工荒的方法,通过数字化的改造,可以提高品控能力与产品质量。

 

但是,这对于我们更多的中小企业而言,显得有些模糊和漫长。

 

为什么呢?

 

首先,打造一条无人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个投资毫无疑问是昂贵的,付出与投入可能不成正比,企业家不怕花钱,但怕的是花冤枉钱。

 

假如现在的效益不好,还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元做自动化改造,这难道跟自杀有区别吗?

 

这个顾虑不消除,是无法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其次,哪些制造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如何去落地?怎么去实现?

 

这个答案不清晰,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究竟是重研发、生产、售后、还是以销售为核心呢?

 

这一点需要找到精准的落地场景,不然纸面上的漂亮话永远只能停留在纸上。

 

我更认为这一点更优先于营销。

 

只有先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向发展,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才有机会、有资本去进行企业整体的转型。


只有先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向发展,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才有机会、有资本去进行企业整体的转型。

 

难道生意都做不好了,钱都赚不到了,谁有动力去做转型?

 

而且,大部分制造业的现状,是数字化营销能力基本为0。

 

很多企业都是二十年前,我们在打广告,干代工,二十年之后,我们换了个地方打广告,换了个人在干代工。

 

但过去的二十年,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正在被人工、土地不断地拉平,品牌的价值在不断的上升。

 

所以,借助于互联网,去打造自己的品牌,赚取高附加值收入,甚至是做跨境电商,从全球市场当中去获取全球的客户,这是一个急需被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下最热门的一个方向。

 

疫情之后的全球贸易,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黄金窗口期,中国的制造业要开始向中高端品牌化方向去走。

 

只有借助于营销上的提高,在疫情催化全球产业链的变革中,我们才有机会去寻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定位,从而支撑着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05


今天,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部门,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但我们冷静客观的讲,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但我们冷静客观的讲,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9.3%,大概五分之一,日本的30.2%,也就是三分之一。

 

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政策的推动,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但更需要企业家本身的重视和努力,中国制造业缺的不是产品,也不是质量,缺的是“被看见”,被消费者所普遍认同和接受。

 

今天,全球化贸易的分工体系已经被疫情撕开了一道道缺口,过去被分在“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有了往中高端品牌化方向去寻找机会的可能。

 

同时,国内成熟的线上经济和年轻人消费主力的到来,也给予了企业更多的站在前台,去展示自我的舞台。

 

好风凭借力,但我们还需要给自己去安装上一副品牌价值和全网营销的翅膀,才能有机会乘上东风,直上云霄。

特约译稿人 单仁资讯

2021.05.14-

一键分享

在线客服

扫码关注

报名参加体验课
  • 报名领取1980元营销课程
  • 公司
  • 姓名
  • 电话
  •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