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08天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将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未来五年与更长远的2035年勾画出宏伟蓝图。
目前,信息科技领域涌现出很多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量子信息、新型半导体、区块链、大数据+。
想象一下,未来还会出现哪些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哪些行业将会出现重大突破?中国制造的机会在哪里?
我们先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观点。
我想借用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的一份研究来说明上面的问题。
他认为未来五年,也就是从2021到2025年,全球科技革命将进入叠加爆炸的历史性阶段。
过去20年的全球科技爆炸式的发展,源于三个主要的基础:第一,信息技术;第二,算力技术;第三,人工智能。
未来五年很可能是以下三个革命的叠加,第一,量子计算代表的算力革命;第二,人工智能代表的智能革命;第三,物联网代表的生活方式革命。
影响科技革命的三大定律将会继续发挥作用:
第一,摩尔定律。
含义是,集成电路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会增加一倍。
第二,梅特卡夫定律。
这个定律是指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连接的节点数的平方。
网络的价值跟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端点数的平方成正比。
物联网的崛起,未来网络连接的端点的数量,除了人和人、人和物以外,又增加了大量的物和物的链接。
基于网络连接的物品数量巨大,互联网的价值会进一步爆发。
第三,颠覆定律。
这个定律原本的内涵是指科技技术革命具有指数特征,而传统的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是按照渐进的模式改变的。
科技革命的叠加效应加剧,就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连锁性和持续性的爆炸局面,近乎于宇宙大爆炸。
数字化,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正在加速到来。
未来五年,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很可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变化在于超级数据的增长速度,超级数据的增长所需要的超级算力,超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数据时代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帮助人类完成向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的转型连接。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消除,现在跟未来的界限,最终让人类向数字化转变。
最后,他还建议阅读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推荐的三本书:《终极算法》《超级智能》和《终极发明》三本书。
基于以上的基本判断,在产业应用方面,基础的半导体技术,将会进一步的爆炸式发展,以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物联网,连接物品的数量将会爆发。
半导体革命会带动更多高速传感器产生,量子计算带来的数据传输手段和数据收集和边缘计算,包括云计算能力,会带动更多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个五年,智能生产、柔性制造将成为工业的主流。
借助网络大数据,以及对用户深度分类,满足精准个性需求加柔性制造的中国品牌将会崛起。
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
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品牌厂商可以算出占社会大众70%以上人群的广泛性需求。
大量制造以及标准化产品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从众心理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数量,基础性需求的巨量生产会进一步转移到低收入,低人工的地区。
中国智造将会在高科技助攻之下,逐渐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强的盈利能力。
那么,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无论作为企业家还是白领、金领,我们看趋势最重要的要看大趋势和底层规律。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和我们最近的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这个大趋势和底层规律是什么?
我曾经听已故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论坛,他说世界科技发展将围绕两条主线:
1、能量
2、信息
蒸汽机的煤炭时代成就了百年帝国英国,石油、电气化的新能量时代也成就了美国。
那么未来新的能量时代是什么?
那就是碳中和为主流的新能源时代,这也必将成就一个大国。
这个大国必然是排碳、减排的大国,这是谁?
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
过去1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达到38%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三名中,中国排放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亿吨。
我国能源结构中,原煤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占比逐年上升。
从我国的发电能源耗用结构来看,目前仍主要以燃煤为主,清洁可再生能源占比不高,发电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长期来看,碳中和将是贯穿未来十年、30年的重要投资主题之一。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
短期来看,自习近平主席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中央各部委、各省政府大多出台了相关措施以推动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同时,碳中和也是近期地方两会和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都在推动碳中和相关规划快速落地。
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碳中和?
看看相关的产业链就比较清楚了。
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工业、交通、能源、农业、建筑、消费等行业都会受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
这些行业的升级转型,将会拉动中国新一轮的发展。
从实现路径上看,能源替代、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碳捕集都是潜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途径。
不同的产业分为三个阶段:
1、发展阶段
2、起步阶段
3、研究阶段
详细请看文稿图
细分五大方向,我参考光大研究所的报告,供大家对比研究分析:
1、源头减量:按照目前的碳配额发放标准,碳减排(碳捕捉)等方式的经济性尚未满足大规模市场化推广的需求,政府可能通过“能耗”等措施长周期进行供给侧改革。
产品能耗大户有:电解铝、硅铁(钢铁)、石墨电极、水泥、铜加工、烧碱、涤纶、黄磷、锌等。
需要关注是否发生阶段性冲刺,引发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2、能源替代: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的新能源行业,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收益于碳中和对投资的拉动。
分行业来看,建议关注:
逆变器(贯穿风光储氢且更接近数字和系统概念,需持续关注格局变化):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
光伏(格局相对稳定,但是需关注潜在的新技术放量带来的格局变化可能):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福斯特等;
风电(寻找装机量的预期差):日月股份、明阳智能等;
储能(刚刚起步,市场广阔):宁德时代、派能科技、永福股份、国轩高科;
氢能与燃料电池(关注成本下降曲线):亿华通-U、潍柴动力;
锂电新能源车(中游格局相对稳定,上游及芯片弹性较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
光伏/风电运营商(平价后量/现金流稳定性提升,未来有部分CCER收益):太阳能、节能风电、龙源电力(H)、大唐新能源(H);
锂电回收(市场蓄势待发,关注产业链配套):格林美、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光华科技;
充电桩(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特锐德、盛弘股份、中恒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
3、节能措施:利好相关设备公司,建议关注汇川技术;
4、回收利用:利好再生资源——废钢、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及固废类,相关标的建议关注:
废钢利用:华宏科技;
电池回收(市场蓄势待发,关注产业链配套):格林美、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光华科技等;
垃圾分类:龙马环卫、盈峰环境、瀚蓝环境、ST宏盛、伟明环保、旺能环境、三峰环境;
再生资源:中再资环。
5、工艺改造:电池技术升级、智慧电网、分布式、特高压、能源互联网、装配式等方面,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南网能源。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