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商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一道最闪亮的风景。但电商发展的重心在城镇,对有着6.2亿人的中国农村来说,无论是农村人口的消费还是农产品销售,才刚刚开始。
10月14日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强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会议决定,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目前我国农村买贵卖难的问题始终存在,互联网+为我们解决农村流通问题,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农村电商发展的状况如何?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近日,央视财经评论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仁和叶檀一起做客央视财经频道CCTV2《午后财经》节目,探讨这个话题。
单仁表示,农村电商包括四部分:
1、优质工业品下乡
这让农民享受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成长带来的收益。单仁指出,现在这块的规模仍然很小,2014年交易额约为1000亿到1800亿,未来有1.2万亿的规模。如果打通工业品到农村的通路,空间很大。
2、特色农产品进城
“我们的一些学员经营的就是农产品,比如武夷山养鸡,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河南香菇,山东的艺术苹果等等。”单仁表示,特色农产品进城能够增加农村经济收入,还让城里人尝到新鲜的食材。未来5-8年,大概有4.5万亿的规模。
3、优秀农资下乡。这大大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成本。未来会超过1.5万亿的规模;
4、农村金融,扩大生产需要资本支持。
农村电商能够改善农村生活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销售畅通,城市能用实惠的价格采购到鲜活的农产品,对整个产业都有好处。
“未来5-8年内,农村电商会有7.2万亿的市场规模。”单仁表示,面对广阔的市场,2015年,不仅国务院将农村电商当做推动经济的重点,阿里、京东、淘宝等各电商也纷纷开始布局,一股投资农村电商的热潮正在兴起。
除了市场非常广阔,对于电商发展来说,必须从跑马圈用户的时代,向着深耕细作用户需求的方向演变。除了给城市消费者增加商品品类之外,最大的空间在于开发中国农村人口的需求。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达6.68亿,农村网民为1.78亿,农村网购用户达7714万,同比增长40.6%,农村电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村网购规模超过1800亿,同比增长了60%以上。从网购人数和网购销售方面体现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不过,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农村电商空间广阔,但难度不小。单仁指出存在以下主要阻力:
1、信息流建设待完善。
十五规划有“村村通”的系统规划,但3000万个农村家庭还没有通网络。
2、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电商落地
关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农村物流,成了这几年各大电商的遭遇的瓶颈。
中国邮政平均一个单一包裹进村成本是30元,电商不可承受。
单仁指出,需要规模化降低成本打通物流环节。
共识:工业品下乡容易,农产品进城难
对于农村电商未来走势,叶檀泼冷水,“进乡村的吸引力比出乡村的吸引力要大。”
单仁对此表示认同,他归纳为——做农村电商,工业品下乡容易,农产品进城难。
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品下乡更容易规模化标准化,下乡线路清晰。但农产品不容易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运作,品质很难保证稳定。
“我今年6月走访一个大型甘肃农资企业发现,现在很多农民只是简单地在网上购物。农村电商很需要形成云南卖鲜花那种的农产品批量线上平台,来对接农户和网络商铺。”
单仁认为,农产品进城需要一个过程,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难度在于产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问题。
“但看到一个很好的现象,东部地区很多的规模化养殖企业直接在网络展示产品,卖到全国。”
单仁:政府完善基础设施,厂商负责运营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配送成本高,一直是限制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农村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也吸引了各大电商投入精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阿里通过菜鸟体系入驻县域,再经过当地的二段物流、T+1的方式到达村点,弥补自有物流缺失的短板。京东则试图建立“京东帮”服务店的模式,推动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络的覆盖。苏宁借助其易购服务站建设及新运力模式开发,有效地推动了三四级市场物流能力的建设。
单仁建议,对于农村电商未来的产业规划,政府和厂商要各司其职。
“政府让“村村通“真正落地,厂商负责运营。从工业品下乡做起,慢慢引导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一定走得通。“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