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仁老师受邀出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点评热议话题。
中国过去一直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拉动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
到今天,服务业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服务业占中国经济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了50.5%。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还有庞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经济整体比重通常超过70%。2014年,日本72.7%,英国77.7%,德国71.2%,澳大利亚77.9%,美国更是高达80%以上。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业会产生更大的用人需求
我们国家的服务业,仍然集中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上。
而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电信、房地产、研发、保险、信息服务、智慧服务、现代物流等却发育不足,导致我国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现在进入市场的以90后为主,这些新一代对低端服务业的就业热情并不高,但他们并不排斥高端服务业。
怎样改变服务业人员短缺问题?
1)作为服务业的企业来说,需要改变用人的观念。
在大家的心目中,好像只有年轻漂亮的女生,才是进入服务岗位的最佳人选。而经常出国的人,一定能观察到:国外会有很多“空嫂”甚至“空奶奶”,酒店餐厅就有许多大婶大妈。
服务业也需要改变观念,选择更稳定,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珍惜的年长人员。
2)未来一些简单、单调,重复度高的服务岗位,可以借助机器人完成。
3)国家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技能。让其他行业包括今天的供应链改革当中,从制造业分离出来的人员,能够顺利转移到服务行业当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蓬勃发展,一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孕育。
以高技术、高智慧为背景的服务业,创新力更强,更需要有知识人员参与进来。
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除了需要完备的基础教育知识之外,必须有进入这些岗位的职业训练,这些训练除了需要国家推动以外,也需要社会培训机构一起去完成。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