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上周的周四、周五、周六,借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们用了三天的篇幅去讲了制造业的现状和应对之策,以及当下非常火爆的跨境电商。
我们为什么花了这么多时间去讲制造业?
我一直认为制造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根本,一个国家的竞争到了最后就是比拼工业的制造能力,就像赢得了二战的苏联和美国,他们都具备了强大的工业实力,拿到了丰厚的奖励,成为了世界强国的两极。
但苏联解体后,随着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及其明确的分工,他们把全球国家分成了三六九等。
有的国家占据着产业链的最上游,掌握着规则,以一种极其不讲理,却被包装的如同蜜糖一样的方式,把自己的产品倾销到各个国家。
比如说美国的农产品倾销就摧毁了邻居墨西哥的农业,墨西哥的农民种什么都比不过美国的机械化生产。
最后,搞的墨西哥农民压根活不下去了,就种了点美国人自己不种却很喜欢的罂粟和大麻完成了另类的贸易逆转。
02
当然,这些高高在上的国家倾销商品就算了,它还要节省成本,把中间生产、制造的环节丢给别的国家去承担,比如一开始的日本和韩国,然后自己一个劲的搞资本输出,当幕后老板。
而一旦这些国家产业上有了优势,掌握着最上游产业链的国家就一个个大棒敲下来,顺势收割。
比如美国和日本签订的广场协议,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议。
现在中国逐渐追了上来,中国第一制造大国的名头是公认的,这也迎来了群狼环伺。
众多国际品牌的产品,是中国的制造企业苦哈哈的为之代工,冒着品牌商翻脸不认人的风险,赚点微薄的辛苦钱,还要时不时背着“中国制造业不讲人权,质量不好”的黑锅。
背黑锅也就算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贴上LOGO又高价在中国商场里销售。
而你要跟他们讲道理,他们就跟你讲法律,你要跟他们讲法律,他们就跟你讲契约精神,讲所谓的人权。
你要有了一点突破,他们就啊哈,牛逼啊,抄袭的好呀,就像扎克伯格抄袭tik tok,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指控中国企业偷窃技术。
你要是比他们还厉害,他们就左手反倾销,右手锁技术,不搞死你不罢休。
你要是不搞了,躺平了,他们又过来劝你说,加油啊,我们要跟你合作,要分点钱给你。
你说这谁能忍的了?
但不得不忍,没办法,过去我们没资金、没技术,必须要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个过程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成功只是少数,而失败和阻碍却是主旋律。
唯独那些能认清真相,仍然为之努力的人,再加上一点运气,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03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要么就是突破到产业链的中上游,左手有研发技术,右手有品牌价值。
要么就是错过刘易斯拐点,掉进中等收入的陷阱当中,陷入不停的内卷。
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过去背着“山寨”的黑锅,又忍受着国外品牌的剥削。
品牌吃肉,代工只能喝汤,在工人的牺牲和恶劣的环境当中,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有了技术,也有了产品,但唯独就是少了渠道和消费者。
为什么?
过去的消费者没有信赖感,信不过,国产“低端”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新一代的消费者想支持国货,但问题是,他们找不到国货在哪里。
国货和消费者中间就差了一个“被看到”的契机以及畅通的渠道。
我们今天去任何一个大卖场,摆在门口C位的基本上还是国外品牌,像我们公司边上的那个大型商场,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服装类优衣库的LOGO。
而优衣库的生产主力其实就是中国代工商,比如两家最大的代工商,申洲集团,它也是中国服装出口企业中排第一位的企业。
2010年,申洲集团就孵化了自己的品牌,马威。
但十年之后,因为极其类似于优衣库,当然也有自身经营的问题,这个品牌的线下门店不断被关闭,最后只剩下了线上网店。
第二个代工商是东莞的伟龙制衣。
他们过去是给优衣库代工T恤、卫衣、运动裤,毛利率有多少大家猜一猜?
在优衣库卖200多的卫衣,他们的电商平台上只卖46元。
但问题是这已经是比较知名的企业了,但他们的品牌,很多的消费者至今还一无所知。
像国产品牌中飞跃、人本,他们的产品质量和设计并不比国外差,但唯独是在品牌和渠道的营销上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飞跃的网红爆品:馒头鞋)
很多国外大牌在进入到中国市场后,是用一套非常成熟的推广营销体系建立了品牌的高度。
消费者的认知度就决定了营销业绩上的差距,以至于一些国外品牌就越来越不当人了,端起碗来赚钱,放下碗就骂娘。
直到最近这些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能够建立品牌的渠道变多了,花费的代价也小了,在渠道的路径也短了。
我们能欣慰的看到中国国产品牌像安踏、李宁、江南布衣这些品牌在崛起,他们主动去变革渠道和产品,迎合年轻人的审美,从国内市场一路走到海外。
但我们的消费者还需要看到更多行业,更多自主品牌出现在他们生活当中。
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变革从来都不会是颠覆性的创新,而是持续的,坚持的迭代。
技术的进步,营销渠道在线化的转变,带来的是长久的能力,而不是短暂的风口。
以塑造品牌价值为目标的数字化全网营销体系,带来的最终是商品力、服务力的提升和企业“以人为核心”的趋势红利。
这种变革将会是以营销上的探索为支点,以市场端传导到生产、制造、组织管理各个环节。
04
实际上,制造业的发展就好像是一条莫比乌斯环。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在不断往前走,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拉长,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还是在重复历史。
中国的制造业历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抗历史周期的循环。
我们有过辉煌,我们曾经一度占据过全世界产业链最上游的分工,掌握着全世界一半的财富,万国来朝。
我们也曾经没落,我们曾经一度连自己的土地都保不住,所有的工厂和技术都化为了乌有,被列强所殖民。
但今天,我们开始从没落当中再度爬起来,向着辉煌的顶点再次冲击。
因为长久的努力,借着疫情所撕开的一道全球产业链的口子,我们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
能不能实现中国制造业对最上游领域的野望,就得看我们的自主品牌能不能冲出层层的难关。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为没有品牌、不懂数字营销、没掌握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而逐步被淘汰。
但我们别无选择,所谓红利,是流血之后,去争回来的利益。
在这个时间点,是我们这一代乃至未来下一代人必须要去完成的使命。
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依然热爱它。”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难道主动向上攀爬,站到顶峰,不比别人施舍来的第一更让人为之自豪吗?
国货当崛起,也必须要崛起,去完成中华民族产业的真正复兴。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