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64天
这个“五一”黄金周,你过得怎么样?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五一”假期全国客流量达到了2.65亿人次,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甚至还有超出。
我们熟悉的那个“五一”又回来了。
但这次也多了新的变化,从这一场“报复性旅游”的新趋势中,能给我们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启示?文旅相关行业今年的发展会如何?
我们先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观点。
从这个五一长假的特征可以显示出:文旅企业必须快速完成在线化和数字化进程。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中国“五一”假期出游人数超过了2019年同期,但这是在减少了跨境旅游的情况下实现的。
根据测算,小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3亿人次,同比增长达到了119.7%,比2019年的五一假期增长了3.2%。
但实际上因为缺少了跨境游,人均旅游支出减少,全部旅游收入只有2019年的77%。
今年的旅游市场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年轻旅游一族成为未来旅游市场贡献收入的核心力量。
本次五一黄金周,90后,00后人群占比近60%。
根据著名OTA平台携程数据显示,“90后”在今年“五一”出游人群中占比37%,“00后”占比21%。,二者相加,占到出行人数的58%。
中国的95后、00后,更懂得享受生活,更热爱休闲文化旅游。
旅游市场年轻化成为不可逆趋势,也促使整个旅游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
第二、除了传统的山水景点,文化古迹之外,新兴文旅项目成为热点。
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地举办20多场音乐节,受到大家追捧。
中国的年轻人还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文考古游、红色之旅成为风潮。
今年五一期间,考古、博物馆及文化遗址等相关商品预订量同比上涨15倍。
飞猪平台上,红色旅游人群越来越年轻,“95后”和“00后”占比近50%。
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增速最快,同比增幅超过630%。
遵义、延安、井冈山这些红色旅游热门地点,预订量同比上涨超180%。
第三、提前线上预订行程和酒店,有计划的进行出行,成为年轻人假期旅游的习惯。
对文旅企业来说,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显示出了这么几个关键趋势,需要注意。
第一、文旅市场在产品设计上应当更加年轻化。
对旅游相关的企业来说,要关注年轻人的需求,更新旅游经营的要素,产品的结构、旅游营销的手段和销售方法必须快速年轻化。
首先,在旅游产品设计上,要满足年轻人喜欢人文文化的元素。
红色文化旅游成为今年的大热点,也是跟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吻合。
年轻人不仅喜欢了解历史,更喜欢用轻松娱乐的方式让自己走进历史。
今年凡是在全国各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景点,都呈现预约爆满的状态。
对文旅企业来说,从景点要素设计到旅游组织方式,都应当符合年轻人的出游习惯。
第二、文旅企业,必须快速完成业务在线化工作。
在2019年,跨境旅游市场在线预订规模占到了全国总规模的66%,国内旅游市场在线预订规模达到64%。
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这个比例分别提高了15%,达到80%左右。
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或者是旅游的文化项目都应该做到在线化,让大家出行之前都能够了解并且方便预订。
第三、旅游行业必须学会用现代营销手段。
我关注到,今年凡是网络上预订爆满的文旅项目,几乎都和提前进行在线营销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行业都应当学会用现代的营销手段在网络上进行预热宣传,都应当学会提前给用户种草。
第四、文旅行业必须学会用户运营和大数据运营。
中国的年轻群体是在互联网环境里面长大的,他们更熟悉各种OTA平台的运用,他们也会经常在抖音,快手里看到有关文旅方面的资讯。
从这个市场竞争的关键点来说,未来获得客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特别是一次性旅游项目,用户的获客成本会特别高,对企业来说,争夺客户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要学会把客户留在身边,从线下接触,到完成用户线上沉淀,让更多文旅产品持续服务客户,就像北京故宫最近几年所表现的一样。
通过在线化和数据化的精细运营,既能保证用户的体验,同时也让旅游收入全年均衡化,而不只是依赖几个小长假。
那么,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得益于防控得力,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再现人潮,我一句话总结是:
旺丁不旺财、增收不增利!
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全国旅游人次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增速很低,关键的旅游收入没有回到疫情前水平,只恢复到77%。
当然,旅游带动的,不只是这些行业,得益于中国的消费升级,以及出国受限,经济双循环,替代型新消费的中国免税消费出现了逆势增长。
尤其是海南增长亮眼。
据海口海关统计,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85亿元,购物人次6.54万人次,购物件数72.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15.24%、140.23%和222.79%。
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离岛免税购物金额是135.7亿,同比增长355.7%,购物人次178.6万人次,同比增长176.8%。
我根据免税龙头中国免税公司的年报来看,2020年中免公司销售额6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26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3%,比2019年的8%大幅的跃升。
这跟中免公司的经营策略调整有关,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创新拓展线上有税商品销售,培育了“CDF会员购”新业态,实现了线上有税业务的转型升级和逆势增长。
从2020年3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就陆续推出多个政策,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首次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免税体系”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分析中国仍然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升级的趋势。
在线下业务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线上业务的开拓,尤其是留意国外的替代型消费行业,同时助力我国居民海外消费进一步的回流。
实际上呢,影响旅游行业的,除了以上能看到的数据之外,我觉得还要特别关注医药行业,尤其是疫苗。
最近我们被印度疫情爆发刷屏,疫苗成为疫情扭转的关键。
看疫情第二严重的美国,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截至4日,美国有超过1.06亿人完成疫苗的接种,超过56%的成年人(约1.48亿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
疫情确诊人数正在下降。
在5月6日,美国贸易部部长戴琪宣布美国政府放弃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识产权专利。
欧盟也正在开会是否放弃疫苗专利。
疫苗没有了专利限制,只要再解决原材料和运输问题,就可以得到全面控制,各行各业的经济就会逐渐恢复。
我们的企业家、投资家就要思考下一个布局了。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