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1801天
3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大家关心的市场热点问题做了回应。
其中透露出几个要点。
1、去年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贷款超3万亿 今明两年不良贷款处置规模还会加大。
2、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
3、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
4、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5、2020年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达2078亿元,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从这些回应和要点中,反映出了哪些市场趋势和走向?我们企业能挖掘出哪些有价值的点?
我们先来听听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的观点。
在其位,谋其责。
郭树清先生所关注的金融以及与金融有关的房地产,这是其职责所在。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即将发生的普遍性的通货膨胀。
郭树清先生所讲的问题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就金融的安全和经济稳健发展的考虑。
第一、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二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先谈一下郭树清先生提到的关于房地产领域泡沫大的问题。
郭树清先生说,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怎么理解?
首先,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房地产行业跟中国的金融体系几乎是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蚂蚱。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目前金融行业大量的在押资产,绝大部分都是房地产,包括企业房产和个人房产。
所以,中国房地产的稳定,就等于中国银行的稳定,金融稳定就等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大体稳定。
第二、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对外金融开放力度,全球大量流动性资产会进入中国。
从2020年开始,疫情在全世界肆虐,为了拯救本国经济,各国政府和央行整齐划一的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策略。
就是争相刺激消费并且发行巨量的货币。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向市场总共投入5万亿美元流动性。
美国还不算最吓人的,加拿大2020的货币发行量比2019年增长了300%。
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数十个央行先后一次或者多次紧急降息,全球央行集体“大放水”。
从2020年3月到现在,各国的印钞总量在700万亿人民币的水平,已经赶上2008年之前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印钞总和。
各国的货币发行滔天汪洋般的涌来。
这些国外资本不可避免的会借助各种管道,进入中国市场。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就是一台印钞机,总是印钞印钞,然后买买买,特别是国债的发行。
但事实却是,中国的GDP总量是美国的70%,但是中国货币发行总量是美国的1.75倍。
国内发行的大量的货币,以及从国外流到中国来的货币会跑到哪里去呢?
大宗商品、股市、房地产。
稳定中国的金融政策和控制中国的房地产势在必行。
就像最近在房地产行业,全国各地严查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
在深圳,政府首次发布各小区二手指导性房价。
按照政府公布的指导性房价,最大的影响是银行贷款比率,本质上保护了银行的安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上涨的势头。
即使暂时交易量被冻结,但市场对核心优质资产的看涨势头不会改变。
特别是像深圳、杭州、上海等核心商圈的房产。
今年各地方的楼市调控政策已高达63次,但是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无惧政策调控,核心地段仍然在坚定上涨。
从全球抗通胀领域来说,房地产仍然是难以代替。
但是,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产确实存在较大的泡沫。
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并不是没有效果,大量流动性就像一匹野马,冲出栅栏,总要找到奔跑的地方。
最应该被关注的地方除了大宗商品以外,各种原材料的涨价正在路上。
根据财经网记者的调查,全国各地基础材料的涨价是十几年来最大的。
深圳宝安经营一家通讯电子企业的胡女士向财经网记者表示说,
“做工厂十几年了,印象中从来没有这么涨过,不是一个品类涨,是大部分品类都在涨,不是涨3、5个点,而是10%、20%的涨。”
根据最新数据,去年年底到3月初,铜涨了38%,纸涨了50%,塑料涨了35%,IC涨了100%。
这些基础材料的涨价,必然带动成品和产品的涨价,也会带动其他行业的涨价潮。
这些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带动国内的价格上涨,类似产品会大量出口全世界。
以代工出口的领域,可能会影响中国全球的竞争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品牌在全球线上平台出口,还会带动全球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变化。
过量发行的货币,总是会找一切机会进入市场,全球化,使得任何国家都会很难独善其身。
而后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关心的问题。
那么,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是怎么认为的呢?
房地产行业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行业,爱的是房地产启动着上下游上百个行业的发展,恨的是高房价让没有上车的朋友望“房”兴叹。
在国家出台房产公司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管理制度后,的确限制了企业恶性加杠杆。
“三道红线”是:
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红线2: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红线3:“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
但土地市场激烈竞争的制度环境仍有待改革。
最近深圳出台了多个打新积分、挂牌价等房地产政策,接着出现了集中出让的招拍挂规则,实行次数限制。
增加了土地市场透明度,更有利于形成市场有序、稳定的竞争格局,减少“地王”出现的频次,推进优胜劣汰,真正优秀的房企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将都有所上升。
中国房地产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资源驱动阶段
2、杠杆驱动阶段
3、运营驱动阶段
近年来,持续的供给侧调控已经改变了房地产游戏规则,行业进入到运营管理的红利时代、
我们各个行业的企业家,也要静下来心来思考,自己行业、公司的发展驱动动力来自什么?
要意识到自己行业,增长驱动模式的切换。
以房地产行业领跑企业万科为例。
成立至今的30余年里,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万科充分享受了住房改革与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以及行业红利。
另一方面,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万科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发展战略。
除了原有的房产业务,万科已经开始进入了运营阶段,也就是房地产+科技,
万科将物管业务在社区&商企&城市三大赛道并驾齐驱,并着力打造科技服务赋能平台。
公司更名为万物云,打造Space、Tech和Grow模块。
Space模块也就是空间服务。
2020年上半年,万科合约管理面积6.8亿平,物管收入67亿元,其中55%都是由非万科系项目贡献。
业务形成三驾马车结构,其中社区空间服务以万科物业和朴邻租房两大品牌支撑,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显著。
商企空间服务与国际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共同打造国内龙头商企物管企业万物梁行,在管面积超过1亿平。
城市空间服务推出“万物云城”品牌,制定3年落地百城及营收超百亿的“双百计划”,目前落地了十几个项目。
Tech模块就是科技赋能服务,包含BpaaS服务、智能硬件、空间OS及产品解决方案4类内容。
万科期望用长期沉淀的物管服务体系和科技系统,为其他物管公司提供软硬件系统及服务体系的能力,打造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剑指物管领域的“贝壳”。
万科的转型就是由一家资源驱动、杠杆驱动的房地产商,转变成为一家以运营驱动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
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也对我们所处的行业有借鉴作用。
行业不一样,但商业的底层规律却有共通之处。
万科发展的底层规律,其实和世界市值第一大公司苹果公司的发展底层规律是一样的。
苹果卖手机、平板等硬件,就类似万科卖房子,现在苹果卖软件、卖iCloud苹果云服务,就类似万科的万物云服务。
这不是异曲同工之妙?
从卖硬件到卖软件再到卖服务,就是苹果、万科发展的底层规律,大家也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参考这个底层规律,勾画出自己公司发展方向。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