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华为又上了热搜。
就在前天11月17日,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了联合声明:
深圳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和华为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
收购完成之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而荣耀呢,极有可能搬来我们公司附近,跟我们做邻居。
那么,荣耀作为华为旗下一员大将,甚至可以说是华为的亲儿子。
七年时间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的第一品牌,为什么会被华为出售呢?
其实华为出售荣耀这件事,本身它就在情理之中,并不算出乎意料,有两点原因。
第一、这些年来,华为在手机领域攻城略地,大杀四方。
不仅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厂商,还在高端市场严重冲击了苹果和三星的市场份额。
荣耀的体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2017年,荣耀就以5450万台的销量、789亿的销售额,登顶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的宝座。
“华为+荣耀”两个手机双品牌运作模式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荣耀也经常被称为“小华为”,除了品牌、产品定位略有不同之外,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上,荣耀与华为如出一辙。
但是,在荣耀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后,华为所能带来的资源以及自身固有的独特生态,正在成为限制荣耀持续向上的紧箍咒。
过去,荣耀的品牌定位是在低端市场,走的是互联网的模式。
但到了今天,已经触摸到天花板的荣耀,不能再拘泥于过去的互联网模式,而是要打造互联网基因的全渠道品牌。
按照官方的定义,荣耀要成为面向年轻群体的科技潮牌,主打潮流设计和极致性能。
它的使命是创造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智慧新世界,给年轻人提供新兴的场景智能化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突破华为划定的范围和圈子。
就跟孩子大了,你也不能一直把他眷顾在自己身边,规划他的人生,总归要让他走出去,闯一闯江湖,找一找未来。
第二呢,我们纵观华为手机的崛起历程,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研发的重视,特别是对芯片的自主研发。
但是,今年的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直接导致台积电无法给华为代工芯片,这使得华为手机业务面临无芯可用的困境。
毕竟几千万的库存对于一年消耗几亿颗芯片的华为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短暂的暂缓空间。
在第三季度,华为就出现了下滑,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5.5%。
要知道,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是整个公司最大的收入支柱,并且是整个华为公司5G生态当中最重要的终端设备,一旦在这出了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华为必须要自救,并且是不惜一切代价做减法的自救,比如说出售荣耀,将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高端系列留下来。
荣耀的供应商们同样也需要自救,他们也愿意去接手荣耀。
并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接手荣耀的是多方利益主体,其中也包括了国资。
有国资护航,再加上供应商真金白银的支持,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新荣耀完全可以向高端进军,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走向IPO。
这是华为自身不能给与的顶层资源。
所以,华为出售荣耀的原因有很多,但核心还是两点,当下华为的生存问题,以及荣耀未来的发展问题。
这也是任正非从不同意放弃荣耀,到最终还是同意出售荣耀的根本原因。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过一句名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倒”。
华为在打压之下出售了荣耀,但美国并没有看到华为之所以强大的根本问题。
华为之所以强大,并不完全是5G技术和研发能力,更在于华为有一种精神,一种敢于破釜沉舟,走进无人区的精神。
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的存在,所以华为每进入一个领域就能迅速崛起,能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挺过来。
2002年,全球电信市场进入了寒冬,华为的利润比上一年缩水了58%。
为了获得现金流,华为想把发展状态良好的华为电气卖掉,当时华为电气在中国的电气领域属于领头羊的位置。
任正非就说,华为必须集中所有能量与对手竞争,必须转让或剥离所有跟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
把主要精力、资源从非核心业务抽离出来。
发展良好,但与华为核心方向背离的华为电气成为被剥离的对象。
正是这笔当时国内最大的交易,让华为获得了现金流,度过了那个艰难的时刻,让它起死回生。
今天,华为再次遭遇危机,卖掉荣耀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虽然缺少芯片,华为的部分硬件无法继续出货,但是华为已经找到了下一个方向。
什么方向呢?
华为的鸿蒙系统极有可能在下个月,就能应用到智能手机上,而首批支持华为鸿蒙系统的家电已经上市。
华为的目的很明显,随着物联网的爆发,万物互联成为了趋势。
华为想要依靠鸿蒙系统从软件上弯道超车,在物联网的时代,去组建自己的生态,进行突围,甚至是反包围。
而在To C端,没有了“荣耀傍身”,消费者业务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华为似乎已经找到了他们第二个万亿市场,那就是汽车。
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新能源汽车乃至自动驾驶都代表着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虽然任正非曾经说过自己不会造车,但是华为在5G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技术上极强的研发实力,恰好汽车芯片又不需要最先进的工艺。
汽车产业极有可能成为华为要涉及和突破的领域。
在最近举办的2020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 ONE发布会上,华为就发布了业界第一款超融合动力域解决方案,全力布局自动驾驶领域。
还有,在11月14日,长安汽车宣布联合华为和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余承东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表致辞。
这也从侧面去证明了华为很有可能在汽车领域发力。
纵观华为的成长史,每一次生死抉择面前,华为总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做出重大的取舍。
荣耀虽然离开了华为,但是华为有6000多名核心的研发人员加入到了新荣耀当中,头顶上又没有了限制,未来当然可期。
而华为也收获到了千亿的现金流,可以继续支撑着核心业务的发展。
尽管美国时至今天,国内疫情肆虐,总统选举还是一团乱麻,仍然没有忘记打压华为。
但敌人越是阻止你干什么,就越代表你做的是对的。
华为在每一次关键时刻,都没有做错过抉择,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懂得有舍才有得。
我们有一句很熟悉的对联,叫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仅仅是华为,中国企业的崛起路上,一定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
每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去想一想,我们要的是什么,能支撑起未来的核心业务又是什么?
假如你什么都想要,就有可能会导致核心业务受损,懂得取舍也是企业经营中很重要的部分。
当然,离开了华为的荣耀也并非就不行了。
万一有一天,荣耀也学着小米说,我要干翻华为呢?
2020.11.19-